中国客车信息网 >> 中国交通报专栏 >> 新闻正文
借力打力 抓住机遇——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海平的发展观
文章来源: 中国交通报 李笃生 发布日期: 2013年9月9日
分享按钮

  近年来,中通客车成为行业中稳健发展的代表企业之一,增长速度始终居行业前列,尤其是在新能源客车、清洁能源客车和校车等新兴领域,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均在15%以上。日前,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海平从企业战略、人才培养、新兴产业以及发展重点等方面,畅谈了企业发展的历史与未来。

  两条“生产线”

  2000年,中通客车派遣了管理、技术及一线员工十余批共180余人赴荷兰BOVA公司学习,是行业出国研修的首例。这些人回公司后,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逐渐成为了各个系统的业务骨干。

  2006年,中通教育学院成立,也是客车业的第一所企业大学,标志着中通“人才强企”战略的正式实施。多年来,学院为公司培育了一大批技术骨干、高技能专家和管理人才。目前,中通客车已与大连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了三期工程硕士,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为公司的技术创新作出了贡献。“中通现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产品,一条培养人才,这是公司的社会责任。”李海平说。

  在2008年聊城市举办的财会大赛上,排名前十位的获奖选手中有四位是中通员工,冠军也出自中通。另外,聊城市首位首席技师和首个技师工作站也在中通成立。截至目前,中通共选拔、培养了高以波等数十位首席技师。他们坚守在公司的制件、涂装、焊装等各个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整合资源

  一家企业能有多大发展,关键在于它能在多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借广泛资源为我所用,这才是企业壮大之道。2005年,中通新能源客车正值研发初期,由于人才、设备等的欠缺,中通客车联合了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一流院校攻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海平说:“目前,我们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客车已成为国内领先产品,产业化规模居行业前列。这都是资源整合的结果。”

  “借力”同样体现在市场运作上。中通客车在海外市场也充分整合了当地的营销和服务资源,壮大中通客车的经销商和服务队伍。李海平介绍说:“我们的产品在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畅行无忧。我们还充分利用当地的制造资源,采用异地生产方式把中通的客车制造技术输出到国外,在当地建线生产。”

  “中通在多个职业学院开设了‘中通班’,由公司提前介入讲述客车技术及公司文化,学生没毕业就成为了‘中通人’,毕业即可上岗。我们还把硕士生导师请进中通教育学院,让工程师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工程硕士的优秀课程。我们也与哈工大联合建立了试验室,共同攻克焊接技术等难题。”李海平说。

  顺势而为

  2006年以前,由于公司没有底盘资质,导致客车质量不易控制,整车布置不好协调,难以适应更加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这一难题在2006年12月份得到了彻底改观,中通获得了底盘生产资质,也正式成为了客车整车生产厂,当年获此生产权的企业,业内仅有三家。我们抓住机遇,通过几年的努力,底盘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跨入行业前列。目前,我们8米以上客车底盘基本实现自行研发、生产,中通客车的整车质量稳步提升,产品型谱更能适应市场变化,发展步入新阶段。”李海平说。

  2000年,随着城乡客运和中小城市公交的不断发展,轻型客车迎来了大机遇,中通客车于2003年成立中通轻型客车公司,自此“村村通”成为了公司又一新的增长点。目前,轻型客车已经成为公司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8年,经过多方努力,中通纯电动客车作为奥运一号车代表中国服务北京奥运会,从此,中通新能源客车开始在国内乃至海外大放异彩。“让我们自豪的是,中通是截至目前在奥运史上唯一与奥组委签订合作协议的客车企业。自2008年以来,中通新能源客车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加快市场化发展,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逐步转为市场优势,新能源客车市场规模始终居行业前列。”李海平说。

  2011年,看到校车市场的广阔前景,中通客车又开始着手校车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开发。目前,中通校车市场规模已跻身行业前列。

  看淡数字

  “2000年以前,甚至一些专门做轻型客车的二线企业的处境都比我们好。2000年开始,我们通过引入BOVA技术,实现了产品和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此时,业界的部分二线企业仍局限于中型车或某些具体细分市场。”李海平透露。

  2013年,中通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型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2/3,数量占总数的1/2,产品结构合理、新兴产业后劲十足,凸显了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效果。企业赢利能力大大增强,员工士气高涨。

  据李海平介绍,中通客车2012年的定位是“质量效益年”、2013年是“转型升级年”,这与中通2011年所提出的“二次创业”元年一致。企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目标愈加清晰,那就是以更高品质的产品实现企业更高的发展质量和更好的效益。

  认准方向

  2004年,中通客车开始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当时产品没有标准,行业没有参照,但中通就认准了这是一个方向。“我们开始不断摸索着前进,从失败到成功。2006年开始,企业效益不断向好,我们有‘余粮’了,我们又在这一领域加大力度,承担了奥运用纯电动大客车开发的‘863’课题,直到目前,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始终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李海平说,“2007年,我们又开始了LNG、CNG燃气客车的开发,并在2007年底下线了第一辆燃气客车,在海南建成了‘863’燃气客车示范线。如今,我们的燃气客车销量居行业前两位。”

  “1999年,在我们公路客车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中通开始做起了公交车,当时中通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产品结构单一,只有中低端的公路客车,在高速市场上基本没有产品。”李海平说。经过几年发展,中通的公路客车开始逐步走上正轨。2002年开始,在中通博发、凯撒等大型高档客车的带动下,其业务拓展到华南、华东以及海外等区域。

  “目前,我们内部也形成了‘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强化企业管理,细化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确保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李海平说。

(值班编辑:)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