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新能源车市场表现的差异从何而来

作者:  信息来源:腾讯汽车 凌然    发布日期:2013-08-01

    最近,随着企业开始以自身的优势,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可以说已经有了不小的起色。特别是企业找准出租行业、租赁行业,这两大与消费者紧密相关的行业切入,自然就会从产品的耐用性以及解除消费者后顾之忧等多个方面,进一步贴近消费者。这与过去政府推动的新能源车视点,显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像上汽新能源汽车的租赁业务几成市场的抢手货,甚至出现了排队的现象;而比亚迪打造的新能源出租,也同样深受市场的青睐。这样一比较,过去由政府主导推行的百城千辆规划,明显存在着为推动而推动的问题。

  针对这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不同表现,其新能源汽车不服水土之说,自然是可以不攻自破的。这是因为,企业主导推进的新能源汽车,往往是根据自身特色而形成的推动力,他不仅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来面向市场、而且还能从消费者切实的消费入手解决问题,这恐怕就是企业灵活与行政推进一刀切的根本差别。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级阶段,新技术与市场及消费观的磨合,正处在相应的培育期阶段。找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为何新能源车出现两种市场表现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进,可以说进入新年度已经出现了市场巨大起伏的现象。像自主汽车推出的两种新能源产品,一个是比亚迪E6在出租市场的突出表现、另一个是上汽荣威(微博)E50在租赁市场的一发不可收,都凸显了市场需求的积极一面。而联想到政府推挤的新能源试点销售的失落,这就更突显出新能源在发展初期需要创造性经营的一面。毕竟,消费者需要的是,实打实的收益与便利、而不是看得见摸不着的试验品。

  从比亚迪所推出的电动汽车,之所以一步到位的落户于出租车行业,就在于企业需要用这样艰苦的消费环境,以达到为自身产品正名的目的。而从已经运行的出租车企业成效来看,不仅创造出了三十万公里行驶车辆,仍可达到产品能满负荷形式280公里以上的耐久性;同时,随着国内外对该车型的认识,也反映了自主汽车制造经得起考验的另一面,这就是新能源出租车开始受到市场欢迎最好表现。另外,在荣威E50的租赁业务方面,可以说也远远超出了开始时的预期。仅从电动车租赁业务开张,消费者踊跃的租车转狂就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只要把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解决了,自然就会顺风顺水的在市场上推广。而相比之下,政府推进的各地新能源汽车试点,之所以难被消费者追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从消费者需求着眼,一味的为推销而推销,这样就会在产品的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被消费者容易放弃了。

  鼓励新能源车为何要多管齐下

  从现实市场所出现的新能源车表现不难看出,新技术并非是从一开始就让消费者抵触的。这只能说明,消费者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更多的从自我保护角度看待新能源汽车。而像荣威E50以及比亚迪E6所开拓的新市场做法,与其说是在拓展自身的产品、不如说是企业先解消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这样就会更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仅从这一点而言,政府就更应该借鉴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办法,这才是从局部到整体推广新产品的关键步骤。

  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要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发展,首先要赢的消费者的重视,并能够将消费者的兴许不断的调动起来,这或许才是在国内市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一步。如果还允许各地各自为战的地方保护存在、忽视新能源车通过企业灵活经营点起的大众消费热情,这就会对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普及,无疑是等同于自己挖坑自己跳。所以,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鼓励,既需要引入多元的竞争机制、更需要针对性的走好群众路线,这或许才是在国内建立新能源车推广新办法的关键所在。毕竟,新能源车普及与否,更多的要看消费者的认识与青睐程度如何。

  平心而论,新能源汽车从国内开始推进到现在,的确经历了不少反复的过程。这就更应该让我们意识到,推进新能源的办法众多、但适合于国情与民情、才是最重要一点。特别是,在国际竞争压力开始体现、国内市场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寻求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进的分工,如政府强化让消费者动心的鼓励政策、企业针对新产品普及的新经营举措以及消费者更理性地看待新能源汽车等等,可以说一个都不能少的。毕竟,新能源汽车还处在市场与发展的初始阶段,谁拿到的先手的重要性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新闻关键词: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车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车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车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