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比亚迪每天500万片口罩的背后

作者:  信息来源:比亚迪人    发布日期:2020-03-18

  时尚大师安迪·沃霍尔有句响彻互联网的名言: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

  但这个评价对位于比亚迪E6口罩生产线的孙海超来说,显然有些低了。这个籍贯河南的85后小伙在“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大口罩生产线”上连续多次破纪录“霸榜”,他的团队将比亚迪口罩生产单线日产量从30000+一路提升至80000+——这个数字甚至超过口罩行业普遍认定的“设计产能50000”的60%,孙海超也自然而然成为车间风头无两的生产明星。

  孙海超是谁?比亚迪为什么突然决定生产口罩?宣称的日产500万的产能真实性几何?毫无口罩生产经验,贸然“入海”的人才保障从哪里来?这些问题,在初始甚至连很多比亚迪内部人士都莫衷一是。

  事情还得从2020年的疫情说起。

  决定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蔓延,春节也成了一个“窝在家里也能为国家做贡献”的特殊日子。但随着传统假日的结束,疫情得到有效缓解,各地企业纷纷开始复工,口罩、消毒水、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防护物资告急,社会、企业、个人对口罩、消毒水的需求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

  1月31日,比亚迪的高管微信群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向集团的高管们宣布了比亚迪要支援生产口罩的决定,消息发出当晚,便得到一众高管的积极响应。

d1.jpg

  三天设计图纸,一周机器运行,再花一周实现量产。两周多时间里,比亚迪口罩生产线在宝龙园区内被陆续搭建起来——对具备强大工业制造能力的比亚迪来说,从零开始搭建规模化生产车间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随后的口罩产能瓶颈,却成为了摆在包括王传福在内的一众比亚迪高管面前的难题,王传福甚至连续几天晚上到生产一线视察生产进度,每晚与高管们讨论解决产能问题的办法。

   瓶颈

  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

  作为推出了汽车、轨道交通产品,创造了新能源产业奇迹的比亚迪来说,其在制造行业的地位,在国内外有目共睹。

  “口罩生产机械所需要的图纸大约400张,比亚迪随便一个汽车部件的生产图纸都能把这个数目甩开一条街”一位汽车事业群的高管告诉笔者,比亚迪生产口罩,难点并不在机械制造,而是口罩机器生产出来之后再进行口罩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机器调试。

  “汽车生产的部件,都是硬质的,口罩不是,是软的。”用同样的车床制造出来的口罩机,在处理软质的口罩材料的很多细节,结果并不那么令人满意。

d2.jpg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与众高管讨论口罩生产的难点

  口罩生产的耳线是三层主材质裁切成型并压制之后加上去的,用行业的话说,就是将耳线用特别的方法“焊”到主体上,然后切断。问题首先出现在焊接环节,不同材质、规格的耳线对机器的力度、时长等参数有不同的要求,“时间设置太短,就会出现虚焊,太长三层纱布又会被焊穿”。

  “包边切断”工序也是一个难点。原本一片片的口罩在经过“包边”工序之后,会被“包边”连在一起,需要在下一个工序中用机械断开。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由于材质过轻,不易固定,稍有偏差会导致口罩包边牵连不断,此前往后产出的口罩将会堆积在一起,影响整个生产进度。

  对从来没有口罩生产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们来说,这些不大不小的问题一度成为制约产量的瓶颈,加上没有具备专门的口罩生产经验的人才,比亚迪自己生产的口罩制造机初始单线日产量只能在3000-5000片上下徘徊。

  口罩生产行业普遍的设计产能被定义在单线50000片/天——这是行业内的心照不宣,既能保证维持成本,同时让机器损耗也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如果比亚迪的单线口罩生产也能到达50000片/天的“设计产能”目标,总计超过200条生产线保证日产量500万片就不会成为问题。

  “都是在一边生产,一边调试机器,只要能让机器稳定运转,产量肯定也能上去了”产能问题甚至能让高管们“急得晚上睡不着觉”,很多高管“连续几天凌晨才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生产车间”。

  突破  

  问题总是随着技术的到来解决的,随着超声波焊接、气动剪刀、单刀斜切等技术的加入,耳线焊接和切断、包边剪断等问题也一一得到了实际地解决,比亚迪的口罩生产线日臻完善。

  不过由于零部件之间的磨合、调试等小毛病屡现不断,每条生产线都在一边生产一边调试,“走走停停”也让口罩的单线生产量提升步履维艰。如今生产进度亟需的是熟练的机器调试人员,让他们走到生产一线,用熟练的经验让机器顺畅运转,保证口罩的产量。

d3.jpg

产线上几名工程师在讨论优化方案

  各个事业部于是陆续从电工、钳工等岗位上往口罩车间调配技术人员,配合组装队伍、生产队伍一同努力,从组装、生产到机器维护,前、中、后端的技术保障让上百台的机器运转更加高效。比亚迪的高管们喜欢把这个过程称为“百团大战”或“大会战”。整个过程超过3000名的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先后被调到生产线,以维持机器24小时运转。

  事实也证明了这个策略的正确性,方案实施后,比亚迪口罩生产的数量从原先日产不足50万片,迅速涨到100万以上,此后以每日30万-50万的速度在增长。

  在比亚迪电池事业部从事钳工工作10年的孙海超,就在2月13日调入产线,本文开篇所述他和团队创造的一个个纪录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高管们对比亚迪介入“口罩产业”的感受可能更加深刻,“口罩机器调试是一个行业难题,没做这个事的时候我们也没想到看起来不起眼的口罩做起来那么难”一位来自电池事业部的高管在向笔者介绍的时候说,“(口罩机)很多也是停留在依赖人工调试的阶段,因为找不到好的人才,有的小厂甚至开出一天5万元的高薪聘请调试技工”。

  目前,在比亚迪口罩车间一眼望去,能够熟练调试口罩机器,像孙海超一样能让口罩生产顺利进行的调试技工数以千百计。

   龙虎榜  

  “应该感谢的是老板主张设立的‘龙虎榜’”与孙海超一样在产线做调试工作的李明说,他来自电子事业群,到产线的时间比孙海超还早几天,刚开始的调试是更难的,整个安装到调试的过程他都经历过。

  李明所说的“龙虎榜”指的是各部抽调精锐支援产线之后王传福发起的,在口罩生产车间每条产线之间单日产量的相互竞争榜。排名的依据是各产线24小时内的产量,最高产线将会排在榜首,依次排列。榜单公布事业部名称、产线名称以及口罩生产数量,同时产线负责人的名字也会一并显示在榜单上,整个榜单24小时公示,直至第二天新的数据刷新。

  上榜的员工在当天也会收到物质上的激励,王传福会亲自把红包发到他们手中。

  也有员工不讳言:“有红包激励,拼的时候会更有劲儿吧。”

  高管们称,此举有效激发了员工单条生产线的生产、调试热情,并能从中发现平时不易发现的技术工人,同时,可以方便其他的产线学习优秀产线的经验。

  在榜单发布的一周左右,孙海超所负责的E6生产线连续三天突破3万、4万、5万……3月12日,产线搭建以来首次破8万的数据也在孙海超团队诞生,最终数据是80753——比50000的“设计产能”高出30000多。

d4.jpg

龙虎榜,单线日产量最高已突破80000

  截至发稿,龙虎榜还在刺激着产线上的技术人员,80753的数值也有可能被被更高的数据刷新。

  “理论上还能更高吧,但我们领导说,不要调得太快,这样机器磨损就没那么快”孙海超说,比起一味追求单线产量,他所在事业部的领导更在乎的是机器怎么能平稳、顺畅运转,以保证整个生产车间的总产量。

  这也是比亚迪高管的共识。

  付出

  高管们在介绍事业部援产情况时,不约而同提到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过多计较”。他们所指的,主要是援产过程里,员工表现出来的坚韧和激情。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拼,高管们每天都来生产线,很多人好几个晚上都留到一两点钟”员工们则对于高管们与自己在一线干活这事,一开始感到新奇和兴奋。

  这种兴奋不久变成了习以为常,“整个车间昼夜不停在忙着调试机器和提升产量”,高管和员工在干活的时候不分彼此,“后来王总都能叫出很多人的名字”。

d5.jpg

口罩生产车间,休息的员工

  “这是个良心的活儿,大家都在尽力,问心无愧”电子事业群的徐雯告诉笔者,更多的人可能只是默默付出,不习惯声张。从徐雯的口中我们能还原一部分画面:

  负责图纸设计的张晖从2月1日接到设计的任务起即到外地出差,2月10日机器开始安装,一直没有离开生产线,最长的时候连续留在产线上停留超过50个小时;

  同一个事业部的李钟则因为一直在生产线,时值公司口罩产量爬坡最关键阶段,他没能送有孕的妻子到医院检查,所有的程序都是妻子一个人完成;

  余盛连续几周扑在口罩生产线上,她的妻子职业是医生,最近一个多月一直在医院奋战,两个女儿由于一个多月见不到爸爸,嚷着让妈妈开车带到厂区,但由于疫情期间工厂管控人员出入,母女三人等了两个多小时,还是没见到人;

  作为为数不多的女工程师,杨丽与其他男工程师一样,连续多天在生产线上奋战,除了和余盛一样见不到女儿,她还多出另一个麻烦,“穿了一双鞋子,很多天没回去,鞋跟整个地磨掉了”;

  ……

  或许是口罩生产一事本身在这个抗疫节点有了更多的“神圣意味”,又或许工程技术人员们天生对解决技术问题有着本能般的执着,用电子事业群执行副总裁办公室主任肖锦的话说,“这些人在那儿干活的时候,赶都赶不走”。

  但高管们对员工夜以继日“玩儿命”式的表现也感到心情复杂,“不计成本忘我投入的精神当然值得肯定,但每天那么拼命,走那么晚,休息那么少谁扛得住?”一位比亚迪汽车公司的高管直言,自己就曾亲手赶过几个工程师,“有个员工连续熬了两天,三四十个小时没休息,我就命令他回去。说你明天能来,后天能来,但是今天一定得回去,我不希望今天在这里还见到你”。

  价值

  接受过笔者采访的比亚迪高管们,几乎都会提到一点,那就是“熟悉的感觉”。

  比亚迪旗下某子公司的高管称,自己2005年进入公司,是一个有15年比亚迪工作经验的的老比亚迪人。“这次口罩项目,比亚迪整个联动了起来,想起05/06年的时候,汽车产业刚刚兴起,大家拼命去接项目,昼夜不停地去开发产品,在抢时间,在项目过程当中找成就感,这种感觉很熟悉。”

  另一位乘用车事业群的高管则更深有感慨,“很久没有一次的大会战,平时各个事业部负责人之间都是彼此认识的,但能够一同调动起来,一起干一件事,这是很不容易的;平时高层很难接触到基层的技术工人,这次高管们都集体放下姿态,跟着工人们一起组装、调试机器,这才是比亚迪的精神。”

  王念强也是其中一位,这位高管技术出身,以个性耿直、鲜明著称。机器调试产量爬坡的几天,他白天撸起袖管跟员工调试机器,画面被人拍下后在比亚迪内部传开,照片也成了这场“口罩会战”的一个经典瞬间。但很多人不知道,比这张图片更有戏剧性的是,有一天中山市委书记到访,王念强正在和技工们调机器,还来不及换衣服,“满身机油,黑黝黝的袖口,就这么去见了人家市委书记”。

d6.jpg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左)和执行副总裁王念强(右)在生产线上交流

  2月14日晚上,王传福例行来到了生产车间旁的会议室,一众高管像当初创业时候一样坐在一起讨论口罩的生产进度。会议结束,工作人员送来了高管们的晚餐——十多份从食堂打上来的盒饭。饭毕,总裁办主任李巍喊住王传福和王念强,把两束花分别送到他们手上,这是工作人员在高管们吃饭的时候临时找来的。这时候王传福才反应过来,当天是王念强的农历生日,第二天则是他自己的生日。大家趁着两位寿星都在,给他们过了个生日,庆祝的方式极简单,集体唱了一首《生日歌》——疫情期间,工作人员跑遍了附近的商场和蛋糕店,没有买到蛋糕。

  次日,比亚迪首批量产口罩样品送到王传福的手中,总裁脸上露出笑容,直言“这是收到过最好的生日礼物”——此时距离他给高管们发“口罩生产召集令”刚过去两周多时间。

  截至笔者发稿,比亚迪距总裁发出做口罩的决定过去约一个月时间,在口罩生产的车间共有数十个事业部参与,建立了近100多条口罩生产线,投入3000+名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派遣的技工数量近10000人次……这些数据最后直接导向一个结果:

  单日口罩生产量超过了500万

d7.jpg

  数据实锤,这有可能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基地——而且500万日产量的数据还将被更积极的数据刷新。

   尾声  

  3月中旬,孙海超终于在晚上九点前回到家里,当天他负责的两条产线产量分别是80000+和70000+。

  作为“女儿奴”的余盛终于在妻子第二次来厂区的时候,见到了两个可爱的女儿。由于疫情期间自己和妻子白天上班,12岁的大女儿学会了照顾5岁半的小女儿,还能辅导她写作业。他向妻子这段时间的付出表示了感谢,夸奖了大女儿的懂事,收拾起心情,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当中。

  又连续忙碌了几天的李钟终于来到医院——几天前他的妻子刚刚生下了小女儿。

  ……

  这天,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病例已经连续多天降到两位数。

  位于深圳宝龙的比亚迪工业园区之外,3月的阳光从棕榈树的叶间倾泻而下。

  一个久违的春天。

  *注:为保护受访员工个人信息,文中采访对象部分使用化名。


新闻专题

更多>>

中国中车搭“新巴客2.0

2019年10月18日,影响全球客车界的“比利时... 更多>>

第三届机械润滑暨设备健康

2019年11月2日,由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 更多>>

中国客车军团闪耀比利时

2019年10月18日-23日,全球客车界的顶级... 更多>>

2019中国旅游出行大会

“11月10日,“2019中国旅游出行大会”在广... 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