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透过公共交通复工数据,看广州战“疫”基层治理出招实力

作者:  信息来源:广州交通    发布日期:2020-04-09

l1.jpg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运以来的广州公共交通,迎来了最特殊的一年:年前年后“冰火两重天”呈现截然不同的交通出行节奏,年前市内公共交通日客流量超千万运行,疫情之下客流一度降幅近8成……广州年前抓好春运保障,年后落实“一断三不断”(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保障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断),并支持和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了市民和旅客的出行。南方都市报对1月10日-3月10日期间广州交通客流情况和相关交通政策予以盘点,形成一份公共交通复工数据报告,阐述广州如何依据海量出行数据做出科学的公共交通运行决策,并就春运以来的客流特点和结构予以梳理。

  不封城 不断交通 出行、防疫两手抓假期:客流下降超8成 “超常规”举措保证城市正常运行

  自广州国际交通枢纽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以来,广州在公共交通方面大力投入,建立了从陆地到水上,从地面到地下的全方位、多模式、一体化的出行链条,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水上巴士、如约巴士等多元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立体公共交通体系。日前,广州市顺利通过全国公交都市专家组验收评审,作为公交都市的重要指标之一,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到了61%。也正是这样系统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做到了在疫情间不阻断交通,保障了市民正常出行。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城市,广州市交通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坚决“不封城”,面对突如起来的疫情,各级党组织冲锋在前,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将精力放在织密织牢“三张网”(对外交通检疫网络、市内交通检疫网络以及交通行业从业人员体温监测网络)上,以实干担当决胜战“疫”,筑起交通防疫铁壁铜墙。

  1月23日晚,广东省启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政府部门号召市民减少非必要出行,避免人流聚集。实际上,广州在此之前已有反应:1月21日(年二十七)开始,白云国际机场、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启动旅客检疫工作;1月22日(年二十八),广州地铁在国内各运营地铁城市中率先启动进站测温检疫工作;1月23日(年二十九),全市高快速路、国省道启动车辆检疫工作。1月24日(年三十),所有公交、出租汽车(含网约车)行业启动测温检疫工作,至此广州市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完成“三个网络”检疫的全覆盖。

  1月23日也是广州今年春运以来公共交通客流量的一个“分水岭”。2020年春运前14天,公交地铁平均每天客流为1240.85万人次,且客流趋势与往年类似,春运前几天居高不下,临近春节,随着返乡人员增多,市内交通客流量所回落。

  1月24日(除夕)至2月9日(正月十六),广州公共交通客流整体呈下降趋势,中心区公交客流从187.6万人次下降至43.4万人次,地铁从1月24日的211.7万人次下降到2月9日的85.4万人次。对比去年假期七天,公交地铁平均每天客流量从去年的707.97万人次下降至今年的167.67万人次,下降76.3%。作为公共交通重要补充的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客流量也出现大幅下降,2020年春节17天总共365.28万人次,平均每天21.49万人次;2020年7天总共526.16万人次,平均每天75.17万人次。今年春节假期日均客流下降53.68万人次,下降71.4%。

  防疫初期,口罩防疫物资十分紧缺,加之城市交通各种交通方式客流量急剧下降,广州采取“一变两不变”的超常措施,保证运力、客流与口罩等防控物资供应相匹配。所谓“一变”就是根据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及时调整公共交通运力,在满足出行需求的同时,动态优化发班间隔,2月4日向社会发布通告,压缩50%公交发车班次,地铁行车间隔从3-5分钟延长至10分钟。所谓“两不变”,就是所有公交、地铁线路的首末班发车时间保持不变,所有公交、地铁线路全天服务时长保持不变,以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市民刚性出行,这样的运行节奏一直保持到节假日最后一天。

  科技战“疫”公共交通恢复到“常态”支持复工复产

  “早部署、早谋划、早行动”是春运以来广州公共交通的常规动作。2月10日是全省复工复产首日,口罩等防控物资保障相对充足,为做好复工复产,广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在2月9日发布通告称,广州全市公共交通从10日起逐步恢复日常运营。

  因复工复产出行需求和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既要强化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又要提高检疫效率和疫情溯源效率,广州市交通部门也不断创新工作,致力于信息化改造传统交通的多年技术积累以及推广应用的大数据系统派上了大用场,在科技战“疫”方面推陈出新。

  1月24日,广州地铁开发应用疫情防控综合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为实时掌握乘客疫情防控动态,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2月11日,市交通运输部门上线应用“公交溯源系统”,提升了广州地区的公共交通防疫溯源能力。

  2月18日,广州开始在256路、263路公交线上试点公交人脸识别测温仪,一两秒就能瞬间监测出乘车旅客的体温,有效减少司乘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3月份,广州地铁开发拥堵报警系统,实时监控客流拥堵情况,及时调整运力、采取客流控制措施,减少车厢和站台的客流密度。

  复工第一个星期,广州公共交通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下降,公交、地铁平均每天客流为165.39万人次,下降86.3%。中心城区道路拥堵指数,复工第一个星期工作日始终保持在1以下,也就是畅通。这也表明,复工第一个星期,广州还未完全“复苏”。

  客流量只有去年同期的13.7%,但广州公共交通线路在逐步增加,目的是确保车厢满载率始终保持在一定数值以下,以降低车厢人员密集带来的病毒交叉感染风险。比如公交,市交通部门通过大数据监测公交客流变化,动态调整各线路的发班密度,确保车厢满载率控制在50%以下,在早晚出行高峰,对途径大客流通道的公交线路,加密发班频次,满足复产通勤需求,同时也做好防疫工作。

  大数据支撑,公共交通随客流恢复科学调度

  依托广州交通大数据系统,公共交通恢复力度依据客流而定。复工第一个星期客流量少,但随着复工企业逐渐增多,市内公共交通之后的客流量在稳步提升,不过相比去年同期有下降。

  以复工第三个星期为例,市内公交、地铁平均每天客流量是356.83万人次,相比上周增长51%,但相比去年同期下降76.2%,除了大学城等地由于学校未开学,公交暂未恢复正常运营外,市区公共交通已基本恢复正常,并且车厢满载率“红线”变为70%以下,这是根据客流量变化以及疫情防控的动态情况做出的调整:2月24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量也在逐步恢复。

  复工近一个月时间,广州公共交通整体客流恢复约超3成。城市道路恢复更明显,到了第四个星期,拥堵指数是去年的63.1%,第五个星期已恢复至去年的约8成。

  为助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广州还推出“如约”定制专线服务。从2月10日至3月9日,广州公交集团如约定制专线为中铁集团、保利长大、江西商会等196家企业开通了省内外的定制专线,提供37.3万人次用车服务。

  与此同时,严密的防控机制并未因客流量的增加而放松。疫情一出现,广州市交通部门就制定了公路客运、铁路、机场、高快速公路、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以及公共交通服务单位和工具清洁消毒指引等共8大类。各客运枢纽站场对出入站乘客实施测温全覆盖,不断强化卫生管理和设施设备的消毒工作,确保乘车环境安全;辖内所有高快速路、国省道、城市道路222个测温点坚决落实“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在全市共设置了9个集中消毒服务点,全面覆盖航空、铁路“三站一场”门户交通枢纽,为全市巡游车、网约车免费提供消毒服务。这几项工作形成的交通防疫机制,在复工复产后依旧保证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行、防疫同步有效进行。

  因疫情防控而需要进行的测温等工作,市民朋友非常配合,一位春节间始终坚持岗位的公交司机表示,乘客始终配合司机的测温工作,让他非常感动。“这些年文明出行理念已深入人心,疫情期间更是众志成城,司机和乘客都配合。”

l2.jpg

  复工交通出行有特点 私人化出行趋多工作日客流远高于周末 高晚高峰出行占比大

  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复工以来的交通数据,和往年呈现出不一样的出行特点。工作日公共交通客流量远高于周末,且早晚高峰乘客出行率占比较大,周末工作通勤出行比例大幅降低。

  以复工后第二个星期的公交数据为例,工作日早高峰客流量多在20万人次以上,到了周末两天降至11.6万人次和9万人次。工作日早晚高峰出行占全天总体出行比例,处于36.4%~41.4%之间,但到周末,早晚高峰出行占比只有约27.2%和25.8%。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2月10日之后,工作日的出行客流高于周末,广州越来越多企业逐渐走向复工复产的正轨。与此同时,工作日通勤出行率占比高,周末出行时间相对分散,表明市民也一直在响应减少非必要出行、避免人流量聚集的号召。

  城市交通逐渐“拥堵”,一个月已恢复8成

  从中心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指数来看,复工后广州道路上车辆越来越多。第一个星期工作日日均拥堵指数为0.54,第二个星期为0.75,第三个星期上升至2.04,第四个星期达到3.75,中心区城市道路车辆越来越多。值得一说的是,复工后第四个星期,晚高峰时段出现了节后首个“轻度拥堵”。

  与去年同期相比,复工后城市道路交通可谓十分通畅。去年复工第一个星期的拥堵指数为2.02,今年是0.54,拥堵指数只有去年的26.7%,车流量远低于去年;到第四个星期,去年拥堵指数为5.94,今年是3.75,拥堵指数是去年的63.1%。

  虽然今年复工后车流量还没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但第四个星期车流已经恢复超6成,第五个星期工作日日均拥堵指数为4.53,车流也恢复至8成左右。这也说明,私家车出行成为节后复工通勤的一个重要选择,且使用人数迅速恢复。

  复工后出行结构新变化,私人化出行趋多

  上述数据可以反应,复工后市民选择通过私家车出行的比例大幅上涨,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变化,疫情期间私人化出行占比增多。

  复工至第四星期,广州道路出行恢复至去年的63.1%,且仍处于上升趋势,到了第五个星期已恢复8成。但是公共交通客流量在第四个星期则为去年的32.8%,。这也反应,复工后选择私家车出行的市民比例要比去年多,疫情期间,不少市民避免通过公共交通出行。

  另一项数据也反应,市民防护意识强烈。哈啰出行3月4日发布的复工数据报告显示,乘坐哈啰顺风车的用户,有85%会选择一人出行,拼单率较正常时期下降41%,一车两人(含司机)成为常态。

l3.jpg

  四年春运数据盘点 客流结构大变化变化1:春运到达广州旅客连续增长 反向春运成新特点

  2020年春运40天时间内(1月10日至2月18日),广州地区旅客到发量2625.8万人次,同比下降48.4%,是多年来首次下降。节前客流增长明显,而节后受疫情影响,返程时间拉长,客流峰值被“摊平”。

  近年来,广州地区春运运送旅客量总体相对平稳,2017年-2019年,到发旅客量分别是4753.8万人次、5001.6万人次和5098.6万人次,呈缓慢增长态势。今年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节前15天,累计到发旅客约1954.6万人次(日均130.3万人次),同比增长5.1%,机场高速、华快、广清等13个重点收费站出城日均车流约35.9万车次,同比上升4.9%,依然保持着和往年较为一致的客流运送节奏。

  其中,这三年发送旅客数量分别是2916.2万人次、3056.5万和2954.2万人次,变化不大。但是,到达旅客呈明显增长趋势,连续几年保持较高速增长,2017年-2019年,广州地区到达旅客量分别是1837.6万人次(不含公路)、1945.1万人次(不含公路)和2144.4万人次,增长明显,今年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节前十五天,旅客到达量是626.1万人次,增长10.8%,反向春运成为广州春运出行新特点。

  变化2:铁路、民航客流增长,公路、水路下降

  随着高铁时代到来,轨道交通网络完善,近年铁路在春运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以发送旅客量为例,2017年,广州地区铁路发送旅客1412万人次,同比增长7.3%,2018年铁路发送旅客约1520.8万人次,同比增长7.7%,2019年铁路发送旅客约1710.7万人次,同比增长12.4%,近年来持续呈上升趋势。

  客流持续上升还有民航,近年来,随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启用,国际国内航线增多,广州春运民航发送旅客量也逐年攀升,比如2017年民航发送旅客382.5万人次,同比增长17.7%,2019年民航发送旅客约419.5万人次,同比增长6.4%。

  总体客流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铁路、民航分流后,公路、水路客流持续下降。以公路发送旅客为例,2017年,公路发送旅客1118万人次,同比下降12.4%,2019年,公路发送旅客约816.4万人次,同比下降28.2%。

  观察:

  “不封城”“不断交通”——“硬气”背后是实力

  疫情出现后,广州审时度势,科学研判,坚定实施“不封城”“不断交通”,在“硬气”背后体现出了一个超级大城市的担当和基层治理的底气。也正是因为有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以及支持这套系统运行的科技、大数据分析后台支撑,保证了广州在疫情防控、支持复工复产等方面顺利推进。“零感染”、“零事故”——市民支持是保证广州至今未有因乘坐市内公共交通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的病例,全市公共交通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服务投诉案件,这和市民自身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密切相关,也和广州公共交通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不无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广州交通部门及时发布交通出行指引信息,“春运广州”“广州交通”微信公众号及时播报交通防疫动态,公交车、地铁车站以及候车亭、展厅等滚动刊播防疫公益广告,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和防治普法宣传。信息公开中拉近了政府部门与市民的距离,在有效沟通中各项交通措施得到了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市民日渐养成良好的防疫出行习惯。超大城市战“疫”样本——交通治理受检验在春运和战“疫”的大考中广州交通基层治理体系经受住了检验,治理能力在演练和实战中得到强化,让这座城市成为超级大城市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一个样本,尤其是在大数据应用以及科技战“疫”方面,广州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推出公交溯源系统、公交人脸测温、推行定制公交服务……这些举措都增强了广州公共交通的抗疫能力,是值得提倡与鼓励的创新行为。


新闻专题

更多>>

防控疫情 “健康客车”守

大事、难事面前,中国客车行业从来没有让人失望。面... 更多>>

中国中车搭“新巴客2.0

2019年10月18日,影响全球客车界的“比利时... 更多>>

第三届机械润滑暨设备健康

2019年11月2日,由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 更多>>

中国客车军团闪耀比利时

2019年10月18日-23日,全球客车界的顶级... 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