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客车技术

液压混合动力技术加快公交车“绿色”进程(图文)

作者:吴奇  信息来源:汽车周报 作者:刘成芳    发布日期:2007-08-03


图为在北京客车展上展示的液压混合动力客车

    日前,在2007年上海节能环保博览会上,一款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HHV)引起广泛关注。据悉,这款公交车已经在宁波示范运营近半年,上海今年年内也有望投入示范运营。该车在城市公交工况下可节能20%以上、可减少黑烟及其他污染物30%以上。

    液压装置自动回收能量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员联合上汽集团等单位,经过11年协作攻关,潜心研制成功的。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杰教授告诉记者,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是在燃油或燃气发动机为动力的公交车上,增加一套由液压马达/液压泵、液压阀、液压蓄能器及电子控制器组成的液压动力系统,自动回收能量来起到节能、减排作用。与其他类型的混合动力车不同,加装该系统并没有改变原公交车结构。液压混合动力技术既可应用于汽油、柴油公交上,也可以用于二甲醚、乙醇、生物柴油和纯电动公交车上。新车和现用车上都可以加装。

    有一些业内人士称,对于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不太理解。记者就此采访了陈杰,他向记者作了简要解释:“在公交车进站、遇红灯停车及遇其他情况制动时会产生一定的势能,普通公交车上,这部分能量会在刹车片上消耗掉。而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将这部分能量回收并储存,在液压泵中产生液压能。当公交车起步、加速时,释放液压泵中回收到的能量,将液压能进行传递,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公交车行驶。回收能量释放完后,发动机才开始工作。”

    有效解决冒黑烟难题

    “我在公交车站等车时,常被公交车起步时排放的黑烟呛得喘不过气。现在,这种新型环保公交车起步、加速时没有冒黑烟的现象,既保护了环境、美化了城市,也让我们乘客更舒心。”宁波市民王女士说。

    王女士此言不假。据专家介绍,黑烟往往在车辆起步、加速时产生。车辆起步阶段的尾气排放是正常速度排放的7倍,大约占到总排放的60%。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起步、加速时由回收到的能量驱动,车辆自身的发动机是不工作的,从而避免了黑烟的产生。按节油20%、减排30%计算,每辆公交车每年至少可减少一氧化碳排放132.3千克、碳氢化合物排放41.4千克、氮氧化物排放31.5千克、颗粒物排放6.3千克。

    7月初,上海市监察委、交通局、环保局等六部门联合召开公交车辆冒黑烟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并出台新政策。要求在年底前,上海市内环线基本消除公交营运车辆冒黑烟现象;外环线内公交营运车辆冒黑烟情况将较大改善。据有关人士透露,上海公交公司已准备采用液压混合动力技术来降低车辆排放,切掉公交车“黑尾巴”。

    性价比高  有一定推广价值

    受燃油价格上涨、环保指标提高等影响,节能、环保型公交车日益受到欢迎。不少新能源汽车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十分突出,但由于售价偏高、配套设施投入大等原因,短期内推广不易。

    尽管有人士认为,液压混合动力系统能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但降幅有限,仍有一些技术问题待突破,因而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但是,该系统成本相对较低,性价比较高,推广起来还是有其优势的。陈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套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仅为5~6万元,按照公交车每天运行250公里、消耗燃油100升、燃油费7元/升(考虑年内启动费改税)计算,每车每年节油约6万元,当年便可收回成本。“我们现在搞新能源,是政府花钱为主,而搞液压混合动力,几乎不需要政府出资。”

    一位姓邓的客车工程师告诉记者,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操控较简单,它在不改变驾驶员操作习惯的同时,减少换挡次数、减轻驾驶强度。驾驶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后,有近20年公交车驾驶经验的张师傅说:“这种车操作起来,和普通的公交车相比没什么变化。而且换挡的次数减少了,驾驶起来不易疲劳。”

    专家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大多需要配套地面设施,涉及到大量资金投入、场地建设等问题。例如,醇类、醚类燃料汽车需加气站、生物燃料柴油类需加油站、氢燃料汽车需加氢站、电动汽车需充电站等,而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不需要增加地面设施。

新闻关键词: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车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车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车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