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车政策

保证校车质量关键不在准入门槛 在于建立机制

作者:高睿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2-07-06

    工信部最近发布了《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规则规定了校车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管理以及考核要求等内容。

    详读《规则》,其中最引人争议的部分,是对所谓“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和条件”方面的限制:申请企业前三年的客车(含底盘)产销量累计不低于3000辆,或者大中型客车(含底盘)产销量累计不低于1000辆规则。这比原来草案中5000辆的限制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以至于有业界人士批评其“形同虚设”。

    这些争议背后反映的是对校车市场的争夺。三年多卖出2000辆车,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就高出一块,这道杠杠最大的意义就是决定多少家企业有资格来分享校车市场这块蛋糕。按5000辆标准,准入的是十多家大客车企业,降到3000辆,则有40余家企业够格,包括一些地方中小型企业。所以,地方政府和企业希望放宽限制以有利于形成市场竞争,大型企业则希望提高门槛以保证生产质量,这背后都是各自市场利益的博弈。

    从规则制订者来说,这个平衡确实不是很好把握,一方面,要考察整个校车市场的大小,以保证合适的市场竞争度,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及其对产品的不同需求,以及当前很多地方无校车可坐亟须提供校车的现状,在此情况下,以3000辆或者5000辆为限可能都有其道理。

    短短四个月左右的时间,《规则》数易其稿,门槛不断降低,到底依据何在?是否做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工信部至少应该直面质疑,向公众做出权威的解释。如果只出于地方利益与大中小企业利益平衡的考虑,这恐怕就不太妥当了。

    当然,《规则》要求的准入门槛并不限于生产规模,而是包括了从生产到设计、营销共计33条要求。关注焦点之所以放在生产规模上,可能是因为这一条要求最硬,前面三年少卖一辆车也进不了这个圈,其他的条件,似乎就真有点要“形同虚设”了:先进来了再慢慢整吧。

    由此看来,要真正把好校车质量关,还需要先端正生产企业的态度,使其真正对校车生产质量给予高度的重视。有多少家企业获得准入资格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对所有生产企业进行严格考核,全面落实准入条件,并建立完善的产品跟踪考核机制,对出现校车质量问题的生产企业进行追惩,直至取消其生产资格。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准入规则还只是校车生产管理规划的第一步,后面要做的事情还太多太多。不知道各生产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车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车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车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