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跃上葱茏四百旋,纪念南昌公交无轨电车

作者:  信息来源:南昌公交运输集团    发布日期:2020-07-03

  1971年的7月1日,无轨电车亮相南昌街头,整个南昌沸腾了,市民们目睹这一夜之间现身南昌街头的无轨电车带着清风而来悄然无声而去,瞬间觉得自己的身份一夜之间变了,变得可以与大都市的市民们比肩了。然而,南昌公交的职工们目睹这些经过自己辛勤劳动后穿梭于南昌街头的无轨电车,心中却有着许多的感慨。

g1.jpg

  跃上葱茏四百旋。这是他们许许多多感慨的浓缩。

  只有参与了南昌无轨电车建设的公交职工们才知道,无轨电车亮相南昌并非轻而易举,这其中有省、市领导的决策、有南昌公交高层领导的谋划,更有许许多多普通公交职工辛勤地付出。值此南昌公交运输集团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南昌公交运输集团《永远的红精灵》创作组,采访了一些当年参与南昌无轨电车建设和营运的公交职工。

g2.jpg

  虽然他们都已经退休,但他们述说起当年的点点滴滴就如数家珍,他们对事业的忠诚、对南昌公交的热爱和对岗位的眷恋,激励着我们要传承老一辈公交人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勇争一流的王者气势和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在创建“文明公交、平安公交、时尚公交、温馨公交”的征程中彰显新时代南昌公交职工的风采。

  01.放飞梦想

  早在1960年南昌公交就着手筹建过无轨电车,并成立了无轨电车筹备处,招收了80名高、初中毕业生准备送到已经开通了无轨电车的城市去培训。1960年9月新职工报到后,有60人被派遣到重庆市公交公司接受培训,其中30人学习电车电器维修,30人学习整流站值班操作及设备维护。1961年6月因国家经济困难的原因,南昌无轨电车项目暂停,派往重庆培训的人员除留下16名继续学习,其余44名全部返回南昌。1961年9月底,南昌无轨电车项目经省市领导再三权衡,正式决定“叫停”,留在重庆学习的16人于10月全部撤回南昌。

g3.jpg

  然而,南昌公交人的无轨电车梦并没有因此而破灭,他们坚信无轨电车迟早会亮相南昌街头,他们期待早日用自己的双手放飞自己的梦想,期待用自己的担当和作为,能为南昌的公共交通事业添上无轨电车这道靓丽的风景。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1970年南昌无轨电车的建设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按照市领导的要求以及南昌市无轨电车建设指挥部的安排,南昌的无轨电车要在1971年的7月1日建成通车。

g4.jpg

  显然,这是南昌市向建党五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大礼,这更是党对南昌公交的一场大考。

然而,

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不足……

但是,南昌公交职工的

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南昌公交领命之后,很快就确定了自己的工作策略:精心组织、精心谋划、精心调度、精准推进。于是,一场保质量、按时间实现南昌无轨电车通车的总体战,紧锣密鼓地在南昌公交全面展开。

  02.没有满月的驾驶员

  南昌无轨电车的第一批驾驶员是在上海接受培训的,时间仅为20天,学员们自嘲说自己是“没有满月”的驾驶员。然而,就是这些没有满月的驾驶员,用好学、勤奋、执著和认真八个字,为自己对公交事业的热爱打了一个满分。

g5.jpg

图为南昌赴重庆学习电车整流站学员合影

  1971年6月3日,担任南昌公交驾驶员培训队教练的程思健受命,带领正在南昌公交汽车培训队学习的32名女学员和另外有汽车驾驶经验的8名同志,踏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她们此行的任务是学习无轨电车的驾驶技术。这些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姑娘们真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她们在听完程思健宣布完任务和要求后就一致表示,要用自己靓丽的青春和对公交事业的热爱,在南昌公交的发展史册上描绘出第一代无轨电车女驾驶员的飒爽英姿。

  这是这些姑娘们的精神支柱。

  根据南昌市无轨电车建设指挥部的安排,学员们在上海学习时间只能有20天,回来后为无轨电车开通作准备的时间也只有不到10天的时间。真可谓是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可是这些姑娘们信心满满,卷起衣袖准备大干一场。于是,速成就成为了这次培训的主导语,同时也成了姑娘们倾其所有而追求的目标。

g6.jpg

图为学习变电站人员与重庆公交人员合影

  学员们心思程思健最为了解,上海的师傅们也看在眼里。到达上海后学员们与师傅们只开了一个简短的见面座谈会就进行了分组,其中大部分学员分在淮海路和南京路上的13路和26路两条主要线路上。这显然是特意给学员们作出的一个“临战”状态下的安排,旨在让学员们尽快能够独立操作。无轨电车基本结构、理论、操作要点的培训只用了一天的时间,用“心”在学习的姑娘们竟然就全部弄通弄懂了。第2天,全体学员分头跟着上海师傅上车,由师傅们带着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先是在修理厂的场地上练,不几天就在师傅的监控下上路开车了。

g7.jpg

图为1960年3月赴重庆学习电车变电设备人员在重庆合影

  这个节奏出乎程思健所料,但程思健却窃喜。因为程思健在南昌带她们开燃油车的时候,这帮姑娘们并不是这么开窍的啊。程思健将姑娘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表现告诉了公司领导,为鼓励学员们早日学成返回南昌,南昌市城建局的领导专程前往上海,向姑娘们表示慰问和关心,为姑娘们加油鼓劲。

  20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爱挑剔的上海师傅们对所有学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感到十分的满意,称赞为南昌无轨电车的开通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的,她们用廋弱的肩膀挑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

6月23日,

刚好20天的时间,

全体学员班师回营。

  驾驶无轨电车是在人群中穿行,而线网的制约有可能导致这拨新驾驶员们处理不好一些突发的路况。生命重于泰山。南昌公交邀请上海的师傅到南昌进一步予以指导,热情的上海同行欣然答应,并选派出技术级别高、责任心强的师傅与学员们同车来到南昌。

g8.jpg

图为电车学员赴重庆公交学习人员合影

  回到南昌的学员们没有时间作整休,而是由程思健和上海来的师傅们带领检查并熟悉车辆、线路,指导姑娘们解决各种困惑和技术难题,为南昌无轨电车的开通营运作最后的准备。这期间姑娘们放弃了许许多多,也经历了许许多多,更思考了许许多多,但姑娘们无怨无悔,当1971年7月1日姑娘们驾驶着无轨电车穿过开通剪彩的喜庆驶向南昌街头的那一刻,姑娘们不无骄傲地说,我们虽然是一群“没有满月的”司机,但为了南昌公交事业的发展,为了给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我们没有做不到的!

g9.jpg

图为电车架线班合影

  从此,“没有满月”的驾驶员就成了南昌无轨电车第一批驾驶员的代名词。兰玉英是这批“没有满月”的学员之一,也是这批学员中唯一一个既参加了1路电车开通又参加过2路电车开通的学员。兰玉英说,南昌从只有一路电车线路到拥有两路电车线路,说明南昌公交发展壮大了。其实,在南昌公交发展壮大的同时,兰玉英也成长起来了,她连年被评为公司的先进个人,几十年从来没有发生责任事故,踏踏实实开好每一班安全车。

  03.架设连接梦想的线网

  无轨电车的线网架设在通车前大约半年的时间就动手了。

  这整个过程中的灵魂人物是被任命为架线队队长的何志强。何志强是1970年退伍的军人,组织上选派何志强担纲架线队的队长,可谓是将好钢用在了刀刃上。何志强在当时的几个队长候选人中,至少具备了这么几个明显的优势:第一、年轻,任何时候“年轻就是希望”这句话都不过时;第二、在部队经过了多年的锤炼,而且是刚刚从部队上退伍下来,浑身透出的都是军人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第三、刚刚进入公交,工作中不容易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纠结。

g10.jpg

图为1992年总经理江涛陪同城建局长殷廷佳在包家花园停车场查看电车停放情况

  何志强果然不负众望,几个月下来在公司和指挥部的领导下,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全队职工,带领架线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十多公里线网的敷设。

g11.jpg

图为1路电车驾驶员徐桂兰在发车前对车辆作检查

  何志强出征的首役是带着熊芽仔,占旺泉,蒋利生,罗竹青前往上海,学习线网的敷设技术。这首役就是一场硬仗,无轨电车线网的敷设貌似技术含金量不高,可是件需要用心去干的细活,线与线的结合、钢钦线的悬挂、绝缘材料的安装……件件都需要像女人绣花一样的仔细,否则轻则影响车辆的运行,重则危及人的生命安全。而何志强等人都是大老爷们,用占旺泉的话说,我们只能是背水一战了。他们潜下心来学习敷线的技巧,千百次的练习线与线之间的连接,他们硬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和千锤百炼之后,赢得了上海师傅的点赞。

  线网的架设实现完美收官,实际上奏响的是一部协奏曲。

  这部协奏曲能够完美奏响并赢得掌声得益于得益于南昌市政府和南昌无轨电车建设指挥部有力部署、得益于南昌公交专班的精心指挥、得益于南昌各相关单位强有力的支持,以及支援何志强团队的吃苦耐劳精神。

g12.jpg

图为1971年开通1路肖玉兰与电车留影

  电杆的基坑要一个一个的挖,市政府一声号召,沿线各单位按照统一标准挖好自己门前的基坑。真的是一呼百应,各单位自扫门前“雪”,沿线单位很快就将自己门前的电杆基坑按照统一的标准挖好。

  线网的杆子要一根一根的埋,南昌市供电局挺身而出,担负起了电杆埋设的任务。

g13.jpg

图为1路售票员左起依次是舒小倩、赵茶英、牟秀华

  最后的敷线是由南昌公交架线队在上海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的。架线队的队员们在队长何志强的带领下,齐心协力与时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赛,与困难展开了无数场殊死的恶战。当时只有一辆架线车,他们在上海师傅的指导下,硬是靠体力和对企业的热爱,成功架设起了从包家花园至八一桥头(塘子河)的无轨电车线网。当时敷线都是在夜间进行,夜间敷线既不影响交通又不被交通影响。罗广顺当时是架线队的一位班长,因为长时间在视线不好的条件下连接绝缘体,到最后竟然可以闭着眼睛连接线网的绝缘体了。队员们最烦心的是白天睡不好,那时正值夏天,队员们长时间逆人体的生物钟而动,导致晚上上班精力不容易集中。然而,队员们心中只有保证7月1日通车这个概念,死打硬拼地架设起了一条连接梦想的线网。

  我们在《南昌公交报》上查阅资料时,看到了一段描述架线队架设线网的一段文字,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想象到架线队架线时的情与景。

g14.jpg

图为70年代的1路电车驶过八一大道

  这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2001年9月1日至9月6日,供电所全体架线工和整流站检修工20余人接到公司指令,突击在井冈山大道架设电车缆线,即在离地面七米高架设400平方米的钢芯铝铰线6根,每根长度1100米,总长度6600米。施工的第一天,困难重重,问题颇多。井冈山大道系南昌市交通主干道,车辆流量大,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外,马路旁树木粗壮高大,电缆要从树桠中穿过。线粗且重,一根1100米长的钢钦线重达上吨人手又少,还没有施工专用设备,硬是要靠人拉肩扛将线一寸一寸从树桠中穿过

g15.jpg

图为1971年6月30日电车开通前一天变电站工作人员在老福山变电站门前合影

  为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新建包家花园整流站及线网改造工程,师傅们在所领导的带领下,整整六天顶着烈日从上午八8点干到晚上8点,甚至是10点,中午不休息,午饭在工地上吃,一人一盒,就地一坐,吃完接着干。虽然肩扛肿了,手拉起了血泡,但没有一人请假,没有一人退缩,顺利完成了架设包家花园至洪都大道口的电缆架设的任务。

这段文字不长,

但架线过程中的累、苦、险

尽在其中。

显然,拼与博两个字

是不能完全涵盖的。

  04.在完善中寻求完美

  为保证无轨电车的平稳运营,公交公司通车前在老福山和八一桥头分别建有电车整流站,投入运营的是15辆“上海”牌SKD660型无轨电车和SKD664型无轨电车。电车的停放和维修起初是在八一桥头(塘子河),只有一辆工程车和20平米的维修简易工房。随后, 1974年在包家花园建成了电车保修场,附有面积为6750平方米的停车场;1976年和1978年先后添置“南京”牌NKD661型无轨电车10辆;1976年和1978年先后添置“南京”牌NKD64型无轨电车16辆;1979年10月成功改装第一辆可控硅斩波器脉冲调速无轨电车,这种可控硅斩波器脉冲调速车比屏板车可节电20%至25%,并具有起步平稳的优点。

g16.jpg

图为80年代1路电车

  为缓解市民“乘车难”,同时改善城市空气的污染,南昌公交1982年1月1日开通了2路无轨电车内外环行线路,取代了原燃气汽车营运的内外大环行线,并从上海购进10辆SK561G型和SK561GF型铰接无轨电车,分别投入1路、2路电车线路的营运。

  1路电车开通后不久,南昌公交随即将变电站和架线队合并为供电所,负担所有电车线网供电工作,他们工作作风顽强,每天从早到晚都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1路电车、2路电车线网跨度大,交接点多,断线停电事故时有发生。为确保供电,供电所采取三条措施:一是蹲点,在线网密度大,易出故障的主要道路汇合点上,派出工程车在营运高峰时值班,以便处理线网故障;二是跑面,线网保修做到每日一巡线,每月一检修,越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的坏天气,越注重外出巡视全线,防患于未然,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了电车畅通无阻;三是抓关键,抓主要矛盾,对因交通隔离带影响,造成电车触线偏磨,故障增多的车辆,及时更换带电单臂。甩开如此“三板斧”之后,供电所创下电车线网三个月无停电事故好成绩。

g17.jpg

图为90年代的2路电车(市级巾帼文明线)

  1985年南昌市政府决定对南昌公交公司实行“以车养车”的政策,从公交公司上缴的税利中返回部分资金,每年购置50辆车支持公交的发展。这一年无轨电车的数量已经达到了74辆。

g18.jpg

图为2000年代的1路电车

  公司成立了节电管理小组,加强了单车耗电考核计奖,1987年南昌公交自主研发出DSB—I型数字电度表,运行六个月节电35.97万度,平均电耗由每百公里96度下降到84度。负责研发这款数字电度表的梁成基工程师通过数据证实,DSB—I型数字电度表安装运行之后,电耗下降14%,超过了原来预期的效果,为节约能源净化环境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这种DSB—I型数字电度表后,打破了电车用电管理中的“大锅饭”现象,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营运初期的台前与幕后

  之一:开通庆典

1971年7月1日,南昌第1条电车线路如期开通,线路从包家花园出发,途经老福山、八一广场到八一桥往返,开启了南昌公交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是公交历史上一件大喜事,市民们喜笑颜开,并在八一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通仪式,省市领导到现场祝贺。开通仪式现场15辆崭新的无轨电车从八一广场向老福山方向一路排开,婉如一条气势恢宏的长龙。仪式结束,省市领导及1路电车延线单位的代表乘坐由南昌公交驾驶员培训队队长程思健驾驶的南昌市有史以来第一辆无轨电车,从八一广场到八一桥绕行一圏。

g19.jpg

图为2004年的2路电车

之二:失望而归

无轨电车刚开通营运时正值夏天,不少的市民在太阳落山后精心梳妆打扮好,扶老携幼像赶庙会一样赶到无轨电车的必经之路上,准备一睹南昌无轨电车的风采。然而,当时无轨电车驾驶员的数量少,车队只得在下午6点钟之后改由汽车代替无轨电车运行。于是,不知内情的市民赶到无轨电车的必经之路上之后,看到的只有燃油车运行,于是只得失望而归另择吉日了。

  之三:初生牛犊不怕虎

胡月英是去上海学习驾驶无轨电车的学员,也是其中年龄最小的学员。真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上海培训的时候,还没有正式取得驾驶员执照的胡月英在上海师傅的监控下,第一次单独驾车穿过一个交通状况比较复杂的十字路口。突然,一位自行车骑手闯红灯横穿马路,还没等副驾驶上的上海师傅踩副刹车,胡月英眼疾手快果断地一脚踩下刹车,将车稳稳地停在了事故之外,上海师傅当场夸奖胡月英,说胡月英整个就是一块当驾驶员的好“料”。

g20.jpg

  之四:艺高人胆大

  陶彼德是汽车电工,1960年被南昌公交派送到重庆学习电车电工,因为有基础,1971年又被派送到上海学习电车电工。年轻的陶彼德凡事喜欢琢磨,而且越琢磨不透就越喜欢去琢磨。陶彼德在上海学习的时候,为了检验自己学到的技术是不是过得硬,趁师傅不在独自把个电阻盘从电车上拆了下来,换了一个新的重装上了。上海师傅见状急忙跑过来劈头就是一句:诶,你怎么这么大胆呐?然后师傅一看,所有东西都是完整的,是符合标准的。于是上海师傅对陶彼德竖起大拇指说:过劲!

g21.jpg

图为参加1987年公司领导春节团拜与电车队班子合影

  之五:变电站的第一班

  邹水英是南昌公交电车变电站的一名普通职工,既在重庆学习过变电又在上海学习过变电。南昌无轨电车开通,变电站的第一班就是由邹水英和李菊花担任值班员。邹水英说,当时心情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职导致电路短路或者电压不稳,兴奋的是有幸当担了南昌无轨电车变电站值班日志上的第一班。

  完美谢幕

  南昌公交的营运记录显示,南昌2路无轨电车退役前一年,即2008年的营运量是1900万人/次,这其中还没有包括持月票和老年乘车证的乘客。这个数据证明,身居闹市的无轨电车已经成为了南昌市民的主要出行选择,换句话说就是无轨电车不仅净化了南昌的环境,节约了能源,而且被市民们所喜爱,抑或说是热爱。

g22.jpg

图为1978年熊长妹在公交车上

  然而,城市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换代,让1914年第一次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福州路上的无轨电车凸显出了两条“辫子”的致命弱点,而那一根一根占道“经营”的线网杆子,又为无轨电车这个致命的弱点“火”上泼了一瓢“油”。

  于是,南昌市政府开始思考无轨电车是否有必要让其退役。

  这真是一件让市政府领导以及南昌公交的高层有点左右为难的事情。市领导在分析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仍然保留了部分无轨电车线路的原因后,觉得无轨电车运行实际上表达的是城市的文化和符号,彰显的是城市历史的延续和仪式感。在这个基础上,南昌的无轨电车还承载了南昌市民30多年的骄傲和自信。

g23.jpg

图为1982年3月熊长妹和队长彭圣星

  于是,市政府和南昌公交根据南昌市的城市交通的客观条件和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以及南昌市民的意愿反复权衡,决定分步让南昌的无轨电车退役。

这是一个既符合城市发展潮流和规律,

又顺应民心和民意的决定。

2006年11月12日,

南昌1路无轨电车退役,由汽车接替运行。

2009年6月20日,

南昌2路无轨电车正式退役。

g24.jpg

图为熊长妹、王延平(统计员)、吴玉菁(事务员)

  无轨电车拉下“辫子”,退出营运任务,被统一牵引到昌南客运站停车场等待处置。执行最后一辆无轨电车牵引任务的是全国劳模喻春梅的爱人王建力。这样的一个安排很有点仪式感,王建力是公司90年代初的劳模,驾驶技术在南昌公交属于一流水平,而喻春梅是2路电车的驾驶员,也是在南昌公交乃至全国公交闻名遐迩的劳动模范,由如此这样一对夫妻档来执行这最后一辆无轨电车退役的牵引任务,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在未来的南昌公交,追求一流、崇尚荣誉是永恒的主题。

  致敬,默默奉献的前辈们!

  从1971年的7月1日无轨电车亮相南昌街头,到2009年6月20日南昌2路无轨电车退役,南昌的无轨电车运行了整整三十八年。

g25.jpg

图为1971年6月25日从上海回南昌当天肖玉兰、章良英、胡细凤与上海师傅的合影

南昌无轨电车的开通,

公交职工奉献过青春。

南昌无轨电车的运行,

公交职工奉献过汗水。

南昌无轨电车的退役,

公交职工心里简直是五味杂陈。

  在这里,我们向所有参与南昌无轨电车开通、运行和退役的前辈们致敬,是他们以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勇争一流的王者气势和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让南昌的无轨电车的史实在南昌公交的史册上多了些许厚重,也让南昌公交的新一代看到一座丰碑。

  我们通过不同的渠道,找到了1971年前往上海学习无轨电车驾驶和维修的职工名单,以及架线队和供电所当年组建时的成员名单。尽管这个名单不完整,但这是南昌公交的一个史实,是南昌公交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附于本文的最后,以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

g26.jpg

摄于上海:熊金华、肖玉兰、章良英

  1971年前往上海学习无轨电车驾驶的职工:程思健、严育林、秦园贞、王炳策、陈桂花、兰玉英、喻相保、张越宏、胡月英、万润妹、刘火根、黄竹英、张苗仔、支凌红、熊华林、刘梅香、熊金华、胡细风、聂龙云、刘云芳、肖玉兰、刘仁妹、王淑美、邬爱玲、章良英、熊风仔、涂华英、谌旭、张才娥、吴美蓉、涂带娣、彭碧桃、蔡普香、王琳、姜梅英、万承红、芦菊华、罗美珍、龚梅君、胡菊妹、万罗根。

  1971年前往上海学习无轨电车维修的职工:陶彼德、舒如德、刘彩云、章省升、舒清仔、黄英秀、范集英、涂旭、孙月宣、万罗根、刘世欣、汪淑贞。

  1971年架线队初组建时的职工:何志强、熊芽仔、占旺泉、蒋利生、罗竹青、刘德福、罗广顺、吴翘忠、龚大乐、李东荣。

  1971年供电所初组建时的职工:李菊花、邹水英、胡玉珍、胡剑云、王双银、芦以兰、万明义、王炳华、张荣根、吴仁清、曾金彪 、罗贤文、邬菊根。


新闻专题

更多>>

防控疫情 “健康客车”守

大事、难事面前,中国客车行业从来没有让人失望。面... 更多>>

中国中车搭“新巴客2.0

2019年10月18日,影响全球客车界的“比利时... 更多>>

第三届机械润滑暨设备健康

2019年11月2日,由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 更多>>

中国客车军团闪耀比利时

2019年10月18日-23日,全球客车界的顶级... 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